可堪称道的书画评论集
马喆的《心象艺缘 当代艺术评论文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10年出版),集中评论了辽沈地区35位书画艺术家的创作,并附有他们的代表作作为赏评和论证的实例,论著的史传性、审美性和学术性都可堪称道。 史传性。书中所论的多位艺术家,其艺术创作都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的代表作在当代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如孙恩同、许勇、赵华胜等的画作。改革开放以来,艺术生产力得到解放,辽沈地区涌现出大量书画新人,不少人的作品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如卢志学、赵奇、李连志、于晨、杨柳等,他们的艺术在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马喆在论及每位艺术家时,不仅谈他们的作品,也对他们的艺术实践经历有所论述,能让人见出其艺术的由来与发展。这本论著的史传性,可以视为他对辽宁书画艺术史工程系统研究的开始。 审美性。评论书画家是以其作品为对象的研究性的工作,而评论的起点是审美鉴赏,因此,不能欣赏书画的人,是无法对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论的。从评论集中可见,马喆是很有书画欣赏水平的。马喆在评论画家的作品时,能透识绘画作品形象的特殊之处,并予以深入揭示。如对于赵华胜《中华脊梁》中所画的钱学森等十位科学家,他就从中国传统绣像画和唐代卷轴人物画的造型方法上加以定位,又从每个人物各自构成一个画面,但又大面积留白,不做背景处理上加以肯定,认为这既能使每个人物得以凸显,又具有时代脊梁的总体性。在评论孙恩同的山水画时,他在对其绘画概括为 风骨特立 、 传统为根 、 时代感强 和 地域特色 等四个特点之后,特别点出孙恩同笔墨技法的特长之处 是将笔与墨、皴与染自然地结合起来,根据关东景物的特点加以创造性地绘写;同时他将生活感受和内心情感注入其中,把传统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方法同自然景观的情境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丰富了绘画语言和表达方式 。这种欣赏式的评论,不论对于画家还是观众,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对善于表现中国历史事件的许勇的绘画,马喆以其《义和团血战廊坊》和《辛丑义和团民祭》为例,深刻揭示了许勇的绘画笔法,这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中,融入了西画的观念, 幻化出个性的皴擦语言,突出了人物面部、外露的身体和衣纹的结构关系及质感,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细腻、丰满厚重,有力地揭示出人物就义前的内心活动 , 同时也取法中国壁画重彩勾填的方法,并大胆运用白粉进行提醒、罩染;天空昏暗的环境烘托则采用写意性水墨,营造了视觉空间,增强了画面的悲壮氛围,从而深化了主题。 这种欣赏式的评论,既道出了画家的艺术自觉,也能引导观众进入画中,实现艺术审美评论的基本目的。 学术性。马喆在艺术评论中,能从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上,对当下的艺术创造进行比较分析,既能掌握传统,又能见出应用与创新,这表明他的评论并不是一般的解说书画作品,而是在历史地、审美地从事着一种专业的学术创造,这也是艺术评论的科学价值所在。在本书中所评论的绘画作品,有中国画、也有油画,中国画里又有山水、花鸟、人物以及综合性历史题材的场景画,而各种画法中的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等等,也都有说不尽的奥妙所在。平面地说这些是知识,进入到实践创造层次上进行研究则属于学术。马喆的评论中已经广涉这些问题,给人以许多专业学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