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今年79周岁,小学文化。在她读上学时因农村周边生源少,同一班级有四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一排,同班不同龄,年龄跨度大,身高差一截。作为40后,妈妈经历过饥饿年代,好在彼时的她在食堂从事会计工作,免于挨饿。
妈妈身材偏小,干农村体力活自然比不过人家,不过妈妈挺有经商头脑,扬长避短,弃农从商,摆过摊,开过店。
记忆中的妈妈总是忙得像陀螺,她每天天不亮公鸡还没打鸣就起床给家人做早餐,然后和爸爸一起拉着装满几大麻袋红糖的木板车赶集去做生意,傍晚在万家灯火时才披着星星戴着月亮回到家,夜深人静,家家户户沉寂下来,妈妈还要拎着一篮篮家人换洗的衣物,蹲在河埠头拿着棒槌“吧嗒、吧嗒”捣衣服,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声音在万籁俱静的深夜显得格外清晰,邻居们说,不用猜,此时在河埠头洗衣的准是勤劳的我妈。
做生意和家务活让妈妈忙得脚不沾地,白加黑、五加二,不分昼夜和白天,没有星期礼拜天。每年除夕家家户户围坐一桌吃团圆饭时,也是我家小卖铺生意最红火时。
在妈妈没日没夜的付出下,家境悄悄好转,上世纪70年代,在左邻右舍中,率先选了片空旷的土地,经审批后建起了新房,在当时也算气派了,那时生产队常在我家烧大锅饭,集体聚餐搞活动也常选在我家。
房前有个大鱼塘,屋后高高土坡长满了茂密的竹林和樟树。大门左右两侧长势喜人、遮天蔽日的葡萄架上挂满一串串翠绿的葡萄,像极了绿玛瑙,还有柿子树、桃树、青枣树、桔子树、柚子树、雪梨树和番茄树等着我们去采摘,沁人心脾的栀子花树、火炬似的鸡冠花树也是我们童年一景。
如今我们每次回老家都会在老宅流连忘返,追忆五彩斑斓的童年时光,这可是父母为我们用心打造的乐园。
等子女成家有了孩子后,妈妈当仁不让承担起照料孙辈的责任,后来孙辈们到城里上学,妈妈又跟着住到城里,买菜做饭洗衣裳,样样贴心。如今,她的曾孙已在读幼儿园,曾外孙已在读小学。
妈妈非常重情义,对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点滴恩情始终铭记于心。但凡听说村里哪位亲人或关系比较好的老邻居生病卧床,她都会不辞辛苦从城里乘坐公交再步行辗转到近十公里外的乡下去探望,送上营养品和慰问金,关切的眼神、暖心的话语,如春风化雨般及时安抚他们受病痛折磨而煎熬的心,大大提振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岁月静好,陪你到老,妈妈有好几位闺蜜,见证彼此走过的风风雨雨,知根知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偶尔串门或打电话聊天谈心,自然绕不开家庭中的热点话题,诸如婆媳关系是否和谐、子女是否孝顺等,清官难断家务事,懂你的闺蜜便是最好的倾诉对象,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画面感极强,让人感同身受,聊到开心处,彼此哈哈大笑;说到伤心处,恨不得为闺蜜主持公道。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自从妈妈学了“亮点思维”,明白要善于发现任何人身上的闪光点,牢记“五好”——看好的、听好的、说好的、想好的、做好的。闺蜜说的毕竟只是一面之词,一个巴掌拍不响,自身或许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全面客观看待问题,一旦觉察到闺蜜对家人流露出不满情绪时,妈妈便引导她们用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多念及家人的好,多体谅晚辈的难处与不易。原谅他人,放过自己。妈妈带节奏让聊天氛围愉快起来,让闺蜜的思维得到拓展,心胸变得开阔,心灵获得滋养。
妈妈深知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强相关性,明白“学会修心,百毒不侵”的秘诀,所以她非常乐于接收女儿们为她推荐的优秀老师讲解的关于身心健康的网课,听罢由衷感慨,怎么讲得那么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她及时做笔记,并经常翻看、朗读,内化于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妈妈是个有心人。每次外出与他人闲聊,一旦捕捉到养生信息,立刻“拿来主义”为己所用。比如:听说生姜、桂园、红枣、鸡蛋、枸杞和红糖等搭配起来的养生功效好,立马来了兴趣请教食材配比及烹饪步骤,回家后立即行动买来照做。听一位保姆分享,雇主曾好奇地问过她,为啥用同样的米,她比上一任烧出来的饭好吃些。其实只因她事先将米浸泡半小时后才烧,米饭口感软糯就不一样。妈妈听后马上仿效。
一直以来,妈妈有记日记的习惯,诸如:今天去了镇里办啥事;今天哪位亲戚领着小孩过来看我了;今天收到啥礼物了;今天去看望谁了等等。有时在家洗洗晒晒忙碌了一整天,就写两字“晒被”。做核酸也记一笔,过几天再翻翻就知哪天需要再去做。她说记总比不记好,有时翻翻日记本回味走过的时光也挺有意思的。
如果把四代同堂的大家族比作大树,那么从长到幼的四代人分别是根系、树干、枝丫和树叶,根系长得好,其余自然而然好。
妈妈对待生活永远都充满热情与期待,她用实际行动向我诠释了“如何过好一天,就是如何过好一生”的道理,祝妈妈快乐健康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