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闵行区民*局局长蔡怿晖做客闵行区融媒体中心。她在采访中提到,未来5年,闵行全区的护理型床位将占到总床位数的60%。同时,围绕认知症专业照护需求,将建设第2个专业机构,建成10个认知症社区日托。日前,记者走访了上海市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单位之一——莘庄镇,了解目前认知障碍老人日托的相关情况。
“宝宝,好吃吗?”午后3点多,苗玉儿俯身轻声询问。她口中的“宝宝”今年已经70多岁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只见这位老先生轻轻点了点头,含糊不清地说了两个字:“好吃。”曾学工科出身的苗玉儿,多年前投身社工工作,如今在莘庄镇康城社区福爱家日间照护中心担任站长。她和其余两位工作人员每天的照护对象是9位老人,其中7位患有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在内的认知障碍。
每天接送,路上也会进行训练
莘庄镇是上海市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单位。镇里联合专业第三方在康城小区内设立了莘庄镇康城社区福爱家日间照护中心,年1月初正式提供老人日托服务。作为站长的苗玉儿则从年12月就开始入驻中心开始前期准备工作。
位于康城社区内的日间照护中心
如今在康城社区福爱家日间照护中心的9位老人中,有7位患有认知障碍,苗玉儿和站里的另外2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送这些老人。“尽管他们都住在康城,但康城很大,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们动作也很慢,有些接送一次就要半个多小时。”苗玉儿说,“但我们即使在接送的路上也会给老人们进行训练,比如让他们哼唱年轻时候的流行歌曲,教他们做简单的算术题等等。”
苗玉儿(右)通过园艺的方式为老人增加记忆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心三位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部分老人有了好转的迹象。
“我们这里有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他家住在15楼,我每次去接送他,都会特意指着电梯的按钮15,以及楼层15的标识,反复和他做记忆游戏。”苗玉儿回忆说,“有一次电梯里的人很多,到了一楼以后,我先被人群挤了出来,等我想去拉他的时候,电梯门已经关上了,我焦急万分,但也不敢贸贸然坐边上的电梯上楼,因为吃不准他会在哪一层下来,于是我就在一楼观察这个电梯,只见电梯数字一层层往上跳,最后跳到了15。我心中一下子特别感动,因为我意识到,他记得15这个数字就是自己的家。我赶紧坐边上的电梯赶到15楼,正好看到老先生在敲自己家的门,他的太太惊讶极了,因为她的先生已经很多年不认识自己家了。”
在苗玉儿等人看来,尽管认知障碍无法逆转,但专业的照护和尽早介入,是有可能延缓病程发展,提升患病老人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的。
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照护能力,照护中心每月的培训和考核雷打不动。不仅如此,照护中心还联系各方资源,与养老院、认知症养老院、医院、学校等都建立了良好的互通机制,邀请专家、医生和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和认知症家属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提升家属的照护能力,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志愿者们来和老人一起做游戏
覆盖面小,期待更多新生力量
日间照护中心的隔壁就是康城幼儿园。每天上学、放学时间,门口就会聚集起许多孩子们和接送的家长,热闹非凡。但一步之遥的日间照护中心内却很安静。老人们有的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做康复训练,有的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苗玉儿说,“这样的安静来之不易。”
由于病情的影响,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们往往容易情绪激动,或处于焦虑状态,大喊大叫的不在少数,“有些老人刚来的时候,很紧张,一直嚷嚷个不停,力气还很大。”在工作人员的耐心照护下,老人们学会了做填字游戏,还会玩简单的纸牌接龙,写字水平也有了提高,“最关键的是,他们比以前放松了,情绪稳定了下来。”
老人们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
在一边的橱柜里,整齐摆放着每个老人的病情台账,从进来第一天的评估报告,到此后每一天的观测记录、训练内容等,全部都有归档。工作人员可以清晰了解每个老人的病情发展情况。苗玉儿更是在每个老人的台账后面做了笔记和备注,包括她为老人们制定的康复计划等。
台账和康复计划记录着老人们的点滴进步
在这里,她就像一个“妈妈”,照顾着9个“宝宝”。“实际上,这些老人远不如孩子们好带,孩子们日益长大,越来越懂事,但认知障碍的老人们是日益退化。”苗玉儿说,自己非常理解认知障碍老人的亲属们,“他们整天与这些老人们在一起,真的太不容易了。”在苗玉儿看来,照护中心的存在,能给亲属们提供一个喘息的时间,让他们能休息一下,忙一下自己的事。
前段时间,一位认知障碍老人的老伴骨折住院了,医院陪护母亲,无法回家照顾患病的父亲,老人就在照护中心住了3天3夜,全由工作人员照顾他起居,家人特意送来了锦旗。
不过,有限的人手也使得苗玉儿很为难,“我们先后接待过将近30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但绝大多数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仅靠我们日间照护中心已经无法提供必要的服务了。”不仅如此,现在的工作强度也使得他们无法接待更多仅需日间照护的认知障碍老人。
居民捐赠来的老物件,以唤醒老人的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超过30万。包括闵行区莘庄镇在内,共有27个街镇在上海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二批开展试点工作的街镇则有50个。满打满算,每年能受益的认知障碍老人仅数千个,缺口巨大。
“照护认知障碍的老人与一般的老人不同,除了需要更加耐心细致外,还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苗玉儿介绍说,此前就有几个护理人员不太适合这里的工作而离开了,“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更多有专业能力的人投身这个行业。”
据了解,作为上海市首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街镇,莘庄镇将在年对社区内相关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定位和功能作调整,入托对象为本镇户籍轻度及中度认知障碍、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为主,为他们提供生活照顾、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综合性认知障碍干预、康复服务。同时,中心还将围绕机构、社区、居家不同照护需求,将专业服务辐射到周边社区,为周边社区提供认知障碍健康咨询和筛查评估工作,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支持和资源链接服务,进一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