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老年人感染风险较高,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是必要的预防手段。临床实践显示,接种疫苗可明显降低重症发生概率。
“我有严重的基础病,能不能打疫苗?”
“我已经八十多岁了,需不需要打疫苗?”
这些疑惑,田林街道的老人在疫苗接种的咨询过程中找到了答案。
有严重基础疾病需咨询医生
家住古宜路弄的曾老师,今年已经70岁了。8月底接种第二针疫苗后,12月7日,居委会为他安排了上门接种加强针疫苗。
“我做了肝移植,一直都要吃抗排异药。一开始也很担心,到底能不能打(新冠疫苗)。”曾老师坦言,自己本身就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做完肝移植手术后,需要吃抗排异药维持生活。加之吃药带来副作用,肾脏有些许问题,而且心脏功能也不好,做过微创手术。相较于一般老年人而言,免疫力、抵抗力要差上许多。
“医院的医生。他们做了一个专题研究,移植病人是完全可以打(新冠)疫苗的。”曾老师得到医生肯定的答复后,就立马预约接种了第一针疫苗。“医生还鼓励我们这种做过移植手术的接种新冠疫苗,因为我们吃免疫抑制剂,抵抗力很差,别人可能还能和病毒有来有回,到我们这里就‘长驱直入’了。”
接种完疫苗后,曾老师觉得日常出行多了一份安心。他认为,现在防疫政策正在不断优化,更加科学,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不仅是家里人很赞同我打疫苗,居委、街道、政府都很重视老年人,希望能保护老年人的健康,那我也应该响应号召,对自己负责。”
不应该根据出门频率决定是否接种,
出门少也要接种
今年86岁高龄的王大爷家住新苑五六七居民区,平时喜欢看时事新闻,是社区里老年读报组的核心成员。
疫情发生后,老年读报组的活动停了,但王大爷了解社会最新动态的心没闲下来。他从报纸上读到许多关于鼓励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新闻和报道,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起到带头榜样作用。
最开始,王大爷的女儿并不太支持父亲接种疫苗,认为他年龄太大,前两年生过一场病,免疫力差。现在也不怎么出门,没必要接种。但王大爷觉得还是要先了解自身状况,当他拿到体检报告,得知自己身体状况良好,并无问题之后,就联系了居委上门接种第一针疫苗。
在王大爷看来,现在的防疫政策在逐步优化,不尽快接种疫苗的话,对自身健康安全会有很大的隐患。王大爷说,别人告诉他少出去走动,就能避免感染,但他清楚地知道“人总是要出门的,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家里”。他深知老年人的免疫力相对于年轻人较差,一旦感染,重症率势必比年轻人高一些。
新苑五六七居委在了解到王大爷希望接种疫苗的需求后,立刻安排医护人员确定时间上门接种。接种前仔细询问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告知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接种完成后,陪王大爷留观半小时后才离开,这让王大爷不仅感到方便,更感到安心。
“我周围还有很多老人是很担心的,一直没去打疫苗。但我了解下来这个疫苗还是很安全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还是应该尽快打。”在王大爷接种完第一针疫苗后,新苑五六七也有几位老人预约了上门接种疫苗。
专家指出,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最有效的措施,不仅能有效保护个人健康,也有助于早日构建群体免疫屏障。因此,凡是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全程接种,60岁以上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是新冠肺炎主要的重症高风险人群,更要尽快接种。
-12-:29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