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唯赛勃研究报告国内膜分离材料龙头,布局盐 [复制链接]

1#

(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郭雪)

1.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龙头,完整布局产业核心价值环节

1.1.深耕膜产业廿载,布局盐湖提锂打开增长新空间

自研膜材料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膜分离技术核心部件供应商,掌握膜材料及相关配套装备的核心技术,主要产品包括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膜元件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等,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开展三大类产品研发及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公司成立于年,年首次获得NSF认证并连续多年通过复审,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更名为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年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年公司膜产品成功中标多个水处理市*工程项目,业界影响力逐渐渗透,年开始公司布局盐湖提锂物料分离领域,成功开发出适用不同卤水的纳滤膜产品并完成了小试、中试和部分进口产品的替代,于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未来,公司将围绕海水淡化、市*工程、工业零排放和物料分离等领域继续探索布局。

1.2.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分工明确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实际控制人为谢建新。根据公司公告,截至Q3,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唯賽勃环保材料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60.79%;公司实控人谢建新先生通过唯賽勃环保材料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华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共计持有公司51.92%股份。公司下设全资子公司津贝特(汕头)环保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奥斯博膜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汕头市善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唯赛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WaveCyberUSA,LLC,一体化布局研发-生产-销售,不断拓宽产业版图。

1.3.深耕膜产业上游环节,后疫情时代业绩有望加速恢复

产品体系完备,分离膜应用广泛。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膜元件压力容器和复合材料压力罐三类产品,其中三大类产品可组合应用于同一膜分离系统中实现不同的功能。完备的产品体系有助于巩固公司在膜产业链上游的地位,拓宽应用场景,公司产品已可应用于物料浓缩分离领域(如盐湖提锂、生命科学、食品、氢能源等)、水处理领域包括工业领域应用(半导体超纯水制备、中水回用、零排放等)和市*领域应用(海水/苦咸水淡化、自来水提标、污水处理等)与以及人居消费升级领域(软水机、净水机、全屋净水系统等)。

业绩受疫情影响暂时承压,后疫情时代有望加速修复。根据公司公告,-年,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营收由年3.00亿元增长至年3.61亿元,CAGR为9.7%,净利润由0.47亿元增长至0.66亿元,CAGR为18.5%。年由于疫情影响,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92%,整体业绩下滑明显;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公司短期停产同时全球疫情反复致使下游市场增长疲软,公司订单萎缩,公司业绩出现较大下滑,Q1~Q3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9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5.71%。随着疫情*策的优化,我们预计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可快速修复。

复合反渗透膜、复合材料产品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公司产品主要分为复合反渗透膜、复合材料产品、膜元件和配件及其他四大类,其中复合反渗透膜和复合材料产品是公司的主要营收来源,合计营收超公司总营收的80%。复合反渗透膜营收整体呈较快上升趋势,由年的1.21亿元增长至年的1.62亿元,CAGR为7.5%,年占总收入比例高达42.6%;复合材料产品增速较为平缓,由年的1.36亿元增长至年的1.54亿元,CAGR为3.1%,年该项销售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40.5%;此外膜元件营收增速也由年的0.29亿元上升至年的0.5亿元,CAGR为14.2%,已成为公司重要的营收来源,年膜元件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3.2%。

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短暂承压。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30.2%,净利率为9.6%,同比下降7.5pct、5.3pct。公司利润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年上半年玻璃纤维、环氧树脂、聚砜、聚乙烯等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同时疫情导致的工厂停产与订单萎缩并造成物流运输成本攀升,综合导致公司毛利率下降。随着原材料涨价的缓解以及海运价格下降,公司利润率已得到显著修复,Q3公司毛利率为33.0%,净利润达到16.5%,环比均有所提升。分产品来看,复合反渗透膜毛利率基本维持在40%左右;复合材料产品毛利率下滑明显,由年的40.6%下降到年的30.04%;膜元件的毛利率-年基本维持在30%,年出现较大下滑回落至23.3%;配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毛利率较高,年毛利率高达68.1%。

期间费用率整体稳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不包含研发)由年的11.22%上涨至Q1-Q3的12.47%;其中销售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前三季度分别为3.38%/3.66%/1.51%/1.62%/1.65%;管理费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年的8.40%上升到年前三季度的13.49%;财务费用率:-年前三季度分别为-0.56%/-0.33%/1.18%/0.61%/-2.67%。研发费用上,公司不断重视技术研发,研发费用率整体稳步提升,从年的6.30%增加到Q1-Q3的7.31%,研发费用由年的万元增长至年的万元,CAGR为4.81%。

经营现金流持续增长,负债控制得当。-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出现较大下滑,主要由公司销售额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且管理、销售人员费用支出增加所致。随着复工复产,业绩逐步恢复,公司经营现金流有望回归正常水平。资产负债率方面,公司负债控制合理,体现出轻资产的特征,近几年资产负债率均在25%以下,年前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为13.54%。

2.膜产业快速发展,国产替代大势所趋

2.1.膜分离应用领域广泛,上游膜材料年市场空间超千亿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用于物质分离、浓缩与提纯的现代新兴技术。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当膜两侧存在推动力时(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原料组分会选择性地透过膜。膜分离技术的条件是具备选择透过性的膜,使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膜,在外界推动力的条件下,依靠膜的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半透膜,对于大分子物质,选择性膜不对其有透过性而被截留下来,从而完成对多组分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根据膜孔径的大小或阻留微粒的表观尺寸从大到小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从膜产品市场结构分布来看,公司主要涉及的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占据50%的膜产品销售市场。

中国膜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年膜产业总产值将超亿元。据《中国膜产业发展概况及市场分析》,中国膜产业总产值从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仅为亿元,年为亿元,之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首次突破千亿元。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数据,初步测算年膜产业总产值为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77%。据中国膜工业协会预计,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超过亿元,年达到亿元,年将达到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

膜分离技术应用场景广泛。据《中国膜产业发展状况与展望》,中国的膜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用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市*污水处理、城镇饮用水处理、能源、医用和海水苦咸水淡化领域。其中工业用水处理应用占35%;工业废水处理应用占20%,能源行业占21%。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预计国内膜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公司处于膜产业链上游核心价值环节,年市场空间超千亿。膜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基础原材料、膜材料和泵、阀、能量回收器、压力容器等相关专业配套装备的生产制造;膜产业链中游主要是各类膜材料及配套装备的集成组装和成套装备制造;膜产业链下游主要系膜系统的集成与膜分离技术应用,应用场景包括人居水处理、市*供水、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浓缩分离等。公司作为膜产业上游制造商,专攻膜材料、膜元件及其压力容器、复合材料压力罐制造领域。根据《中国膜产业发展状况与展望》,在膜工业总产值中,公司主攻的膜材料、膜配套设备分别占膜工业总产值的15%和17%,结合年预估的中国膜产业总价值量亿元计算,公司所涉及的膜上游产业年市场空间达亿元。

2.2.*策推动膜产业发展,本土企业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国外企业垄断我国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根据膜元件直径进行划分,工业用反渗透膜元件可分为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种标准型号,其中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作为大型海水淡化、市*水深度处理或污水再生利用普遍应用的产品型号,是目前统计反渗透膜市场空间和市场占有率的唯一口径。参考公司招股书,年我国反渗透膜市场销售额为75亿元,其中杜邦水处理、日本东丽、海德能三家企业占据国内市场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超70%的市场份额。纳滤膜领域,年中国纳滤膜市场规模为6亿元,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唯赛勃产能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时代沃顿,以年纳滤膜销售金额测算,公司约占国内纳滤膜市场份额的0.2%。

*策推动膜行业持续发展,国产替代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膜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级*府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策推动膜材料发展。其中工信部等部门颁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将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作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其中高性能分离膜材料被列入关键性战略材料;《〈中国制造〉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年版)》中把膜产品作为关键材料的发展重点,提出到年海水淡化反渗透膜产品脱盐率大于99.8%,水通量提高30%,海水淡化工程达到万吨/日,装备国产化率大于80%;离子交换膜产品膜性能提高20%,氯碱工业应用超过万吨规模,突破全膜法氯碱生产新技术和成套装置;陶瓷膜产品装填密度超过m2/m3,成本下降20%,需求量达到20万m2,突破低温共烧结技术,形成气升式膜分离装备,能耗下降30%。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强调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国内部分膜材料及相关配套装备生产商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较强的技术储备,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相关企业不断的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成果转化,依托产品技术优势和本土化优势有望逐步挤占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实现膜产业的国产替代。

2.3.传统水处理业务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人居水处理领域:消费理念升级带动市场需求。伴随消费升级及健康意识提高,消费者对饮用水及生活用水水质的要求逐步提升,以分质供水为核心思想的人居水处理系统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在人居水处理方面将进一步刺激民用、商用领域软水、净水制备对传统用水模式的替代效应,反渗透及纳滤膜元件、复合材料压力罐等产品在民用、商用生活用水、直饮水制备及储备方面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FrostSullivan发布的报告,预计年经净水器处理的饮用水量达.25亿升。以公司标准型号膜元件产品-为例,假设单只膜元件日均产水量达0.5m3,膜元件需求规模约.07万支,以单价-元计算,市场规模约为3.47-4.62亿元,预计年经净水器处理的饮用水量达.16亿升,市场规模约为5.34-7.1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46%。

(2)污水处理领域:深度处理与资源化背景下的广阔市场。我国再生水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再生水处理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膜分离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产水水质,是水深度处理尤其是再生水的主要工艺。公司复合材料压力罐可作为砂滤、碳滤滤料装载容器;反渗透膜元件和膜元件压力容器组成的膜组件则应用于反渗透系统。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以常用于污水处理的公司反渗透膜元件产品FR--为例,假设单支膜元件日均产水量达23m3,年经膜法再生水日均处理规模0万立方米,膜元件需求量约.43万支,以膜元件单价-元计算,污水处理膜元件市场规模为45.65-58.69亿元。参考《“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建、改建和扩建再生水生产能力不少于0万立方米/日,预计年污水处理膜元件市场规模为66.97-86.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6%。

(3)市*供水领域:膜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市*供水是城市最基本的公用事业,也是膜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传统自来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去除有机微污染、二价离子等物质为目标时,可采用纳滤;以去除水中离子、水淡化为目标时,采用反渗透技术。以“常规+纳滤”的饮用水深度处理主要环节为例,纳滤膜元件和膜元件压力容器组成纳滤膜装置是纳滤系统中直接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部件。根据《中国脱盐产业链核心产品发展研究报告》,年采用反渗透/纳滤技术的自来水厂累计规模为38.19万立方米/日,年达到.93万立方米/日,复合增长率达17.89%。以公司主流标准型号膜元件产品NF--为例,假设单支膜元件日均产水量达18m3,以年经反渗透或纳滤膜处理后日均产水量.93万立方米计算,膜元件需求量达9.33万支,以膜元件单价-0元计算,市*供水膜元件市场规模为3.27-3.73亿元;年市*供水膜元件市场规模为4.33-4.95亿元,-年增长率达32.63%。

(4)海水淡化领域: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海水通过混凝沉淀、机械过滤或超滤、保安过滤等预处理环节后,通过反渗透系统去除水中的可溶性盐,产生淡水。受*策环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以膜技术为代表的海水淡化工程的推广实施将提高膜分离技核心部件及装备需求。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截至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个,工程规模.38万吨/日,其中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97个,工程规模.09万吨/日,占总工程规模的63.60%;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则占总工程规模的35.94%。年新增10万吨级以上的海水淡化工程均采用“反渗透+低温多效”技术。以公司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标准型号为例,假设单支膜元件日均产水量达12m3,以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规模.09万吨/日计算,膜元件需求量约8.34万支,以膜元件单价0-元计算,年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市场规模为3.34-3.75亿元。参考《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年)》,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需达到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万吨/日以上,由此预计年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市场规模为6.15-6.9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72%。

3.膜法提锂蓝海扬帆,膜材料需求望迎爆发

3.1.锂资源需求持续增长,盐湖提锂开发潜力大

新能源发展刺激锂需求,供需缺口或进一步扩大。锂是一种重要的新兴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航空航天以及化工、冶金、陶瓷等众多领域。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成为发展热点,锂作为新能源电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其能源金属的地位日益凸显。据USGS,年全球74%的锂用于下游电池生产,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增极大地拉动了锂矿需求,导致供给持续偏紧。参考Wind数据,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从年末约5万元/吨,上涨至年12月的52万-57万元/吨。

参考容汇锂业招股书,预计到年,全球用于锂电池的锂产品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将达到.21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3.41%,保持快速增长。根据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预测,-年,全球锂资源将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的格局。据IEA预测,到年全球锂需求将达到.2万吨的碳酸锂当量,按照当前现有和在建的锂矿产能计算届时全球将出现50%的锂需求缺口。

全球锂资源以卤水锂为主,中国盐湖提锂开发潜力大。参考USGS数据,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达到万吨,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合计资源量占全球约56%;全球锂金属储量约2万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储量合计占比78%。年锂资源产量从年的8.25万吨增长到10万吨,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智利、中国和阿根廷,以矿石提锂为主的澳大利亚锂资源产量占比达到55%,是全球锂原料最主要供应国,而以盐湖提锂为主的智利占全球锂资源总产量26%。

从资源形态上看,锂资源供给来源主要包含硬岩矿(包括伟晶岩型、白云母型、石英脉型和沉积泥型)、卤水矿(盐湖卤水、油田卤水以及地热卤水)、黏土矿等。其中,卤水型锂资源探明储量占总锂总储量的64%,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国家;硬岩型锂矿在全球储量占比约29%,在澳洲、巴西等国分布较多;黏土型锂矿在全球储量占比7%,主要分布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内盐湖锂资源占比更高,约为85%。

据乜贞《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盐湖卤水提锂相较硬岩矿提锂更具成本优势,从中国可采资源储量和技术挖潜角度考虑,盐湖提锂产业更具发展潜力。盐湖卤水提取锂生产碳酸锂已是全球锂盐生产的主攻方向,而中国盐湖提锂产业贡献只占世界锂盐产业比重的10%左右,与中国锂资源赋存特点和锂盐消费市场占比极不相称,因此,加大中国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力度势在必行。

中国盐湖资源丰富,但提取难度更大。我国锂资源种类丰富,根据《我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建议》,我国锂盐湖资源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其中青海锂资源储量占比接近50%,西藏占比30%。青海盐湖资源主要集中在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一里坪盐湖和大柴旦盐湖,西藏盐湖资源主要集中在扎布耶盐湖、结则茶卡盐湖和龙木错盐湖。

相比海外优质资源,国内盐湖锂资源存在成分复杂、镁锂占比较高,提取难度相对较大等特点。镁和锂的物理化学性质十分接近,分离较为困难,镁锂分离技术成为我国盐湖卤水锂资源大规模经济开发的瓶颈。我国察尔汗、大柴旦等盐湖的镁锂比分别为7.4、.8,而智利阿塔卡玛盐湖、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湖的镁锂比仅为6.4、8.4;我国盐湖卤水中镁锂比较高的特点致使国外较为成熟的盐田浓缩沉淀法无法在我国复制。

3.2.膜法提锂工艺有望普及

盐湖提锂“一湖一策”,提锂工艺百花齐放。目前,世界上已经被工业化开发的盐湖大多数都是低镁锂比盐湖(镁锂比低于8),我国低镁锂比盐湖所占比例少,大部分盐湖为高镁锂比盐湖,工业化应用面临问题更复杂。盐湖提锂一般都是由提钾之后老卤经过日晒自然蒸发或者蒸发器浓缩后提取锂离子成氯化锂溶液,然后再加入碳酸钠碳化制取碳酸锂产品。针对低镁锂比盐湖,可以通过沉淀法将蒸发卤水将锂浓缩到一定浓度,将Li+以沉淀形式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通常需将原始卤水蒸发浓缩,然后再将浓缩卤水中的锂分离提取,最终制备出锂产品,依据我国高镁锂比盐湖类型、情况不同,需要制定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锂方案,其中包括:

(1)吸附法:据乜贞《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吸附法的原理是将含镁、锂盐湖卤水或盐田日晒浓缩老卤作为提锂原料,利用对锂有选择性的吸附剂将盐湖卤水中的锂离子吸附,然后再将锂离子洗脱下来,实现锂离子与其他离子的分离。与沉淀法相比,吸附法提锂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稳定性强、回收率高、选择性好、产品纯度高、能耗及成本低、易于产业化、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且对盐湖卤水的镁锂比没有苛刻要求,可大幅缩减盐田面积,适合于从原卤直接提锂或从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吸附法的主要劣势在于淡水消耗量大,在淡水资源稀缺的盐湖矿区受限,且无机吸附剂需要造粒,存在流动性差、循环性差、溶损严重的问题。

(2)煅烧法:据蒋晨啸《我国盐湖锂资源分离提取进展》,煅烧法的原理是将接近于饱和的盐湖卤水蒸干,其中的镁、锂以盐的形式析出,混盐在℃以上温度煅烧产生氧化镁,然后浸取煅烧产物使锂盐得到分离。缺点是煅烧过程中副产大量氯化氢气体和重质氧化镁,副产物经济价值不高,同时氯化氢对设备腐蚀严重,能耗较高,操作繁杂,实际应用较少。

(3)膜分离法:主要包括纳滤膜法和电渗析法。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为当原料卤水通过纳滤膜时,Li+、Na+等一价离子透过膜,Mg2+、Ca2+等二价离子被纳滤膜隔离,从而实现Li+、Mg2+分离目的,得到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随后通过反渗透膜或其他方式通过分离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中的水和Li+,形成富锂溶液,为后续进一步提纯供应原料,最终得到电池级碳酸锂。电渗析膜技术卤水提锂的机理与纳滤膜类似,即在电场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溶质通过膜产生定向迁移的现象。若选取一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作为分离介质,单价阳离子通过分离膜迁移到浓缩室,而二价阳离子被阻挡,留在淡化室,从而实现镁锂分离。膜分离工艺具有镁锂分离效果优秀,回收率较高,工艺流程短,生产周期短,环保成本低的优点,主流技术路线均采用膜分离技术来大幅降低镁浓度,进而降低后续提锂的难度;局限之处是高矿化度、高盐度的盐湖卤水极易造成膜污染,因此对膜的稳定性、耐酸碱性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4)萃取法:采用对锂具有高选择性的有机溶剂萃取剂,将锂从卤水中萃取入有机相中,实现锂与杂质的分离,之后再将锂洗脱,获得富锂溶液。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分离系数;缺点是对技术和设备有较高要求,反萃液蒸发过程耗能高,另外大量有机溶剂的参与带来了较大环境压力和安全隐患。

吸附+膜法耦合提锂工艺未来或将被普遍应用。参考《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通过多个盐湖产业化验证,吸附+膜法提锂工艺已经被验证成为一种可以从低品位、高盐度、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高效提锂的工艺路线,并成功应用于察尔汗、巴仑马海、一里坪等多个盐湖,实现了稳定的工业化生产,在中国已经形成了5.5万吨/年的碳酸锂产能。该工艺可实现从较低锂含量的盐湖卤水中高效提锂、节省盐田面积、绿色环保,符合“提锂环节前移”和“低品位锂资源直接提锂”两大产业趋势,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未来预计将广泛应用。

耦合膜法提锂工艺于国内多个盐湖推广应用,有望带动纳滤膜、反渗透膜需求增长。据乜贞《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五矿盐湖有限公司已采用耦合膜法工艺技术在一里坪盐湖建成年产0吨碳酸锂生产线,其特点为纳滤与吸附法的耦合;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完成中试的基础上,计划采用“纳滤膜、反渗透+MVR蒸发浓缩沉锂工艺”在西台吉乃尔盐湖建设年产00吨碳酸锂生产线;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启动其二期年产10吨碳酸锂生产线建设,采用的工艺技术是耦合膜法提锂技术。

根据高工锂电预计,截止年3月青海盐湖卤水提锂年产量约5万吨,西藏盐湖卤水提锂年产量约0吨;预计到年青海、西藏盐湖卤水提锂年产量将分别达到20万吨、5万吨。纳滤膜、反渗透膜是提锂中重要耗材,盐湖提锂产能大增将为膜产业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

4.多维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深挖行业机会打开业绩增长空间

4.1.产品体系完善,核心技术全部自研

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公司长期从事膜材料及其相关专业配套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向市场推出复合材料压力罐和膜元件压力容器系列产品。年起,公司开始进行膜材料产品的自主研发,并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反渗透膜、纳滤膜产品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及客户反馈,持续进行工艺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研发,提升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产品系列。

其中,复合材料压力罐直径尺寸范围为5-63英寸,广泛适用于民用、商用及工业用领域;膜元件压力容器包括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种规格,适用压力广泛涵盖psi至0psi;反渗透膜片包括大产水通量家用膜、苦咸水膜、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等;纳滤膜片包括高压膜和低压膜等。在应用领域上,公司以科技前沿应用和客户需求为导向,提供便捷、高效、可持续的一站式高分子新材料产品,服务于盐湖提锂、零排放、半导体超纯水制备、自来水提标、海水淡化、全屋净水系统等物料分离、工业、市*和民商用领域。

技术创新优势显著,核心技术均来源自研。公司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均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取得,公司拥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包括膜材料研制、膜元件生产和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结构设计与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历经多年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核心技术,技术创新优势明显。通过高性能卷式分离膜领域多年实践及探索,依托强大的科研团队,公司走出了一条“基础配方及工艺-改性配方及工艺-先进配方及工艺”的自主化研发路径,在掌握苦咸水膜基础配方及工艺技术的基础上,持续改良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进一步完成了低压大产水通量家用膜、高性能海水淡化膜及高透过性纳滤膜的研发及产业化。

公司产品性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产水通量和脱盐率是作为衡量反渗透和纳滤膜产品性能的核心指标。脱盐率在一定水平上继续提高会导致产水通量大幅下降,在保持高产水通量的同时,维持高脱盐率具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因而兼具高脱盐率和高产水通量系核心技术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将公司的海水淡化膜、苦咸水膜、抗污染膜和纳滤膜四种类型产品中均已实现规模销售的主流产品型号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在相同规格、相同检测条件下的产水通量或脱盐率表现最佳的产品型号进行比较,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公司产品在产水通量或脱盐率指标上与竞争对手整体处于同等水平,特定型号产品部分性能指标更具相对优势。

4.2.聚焦技术、资质、生产、客户等多维度打造品牌竞争力

公司具备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围绕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开发研制新型膜材料及复合材料装备,在多年实践过程中,公司以应用目标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研发体系。截止H1,公司已拥有知识产权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

在研发队伍上,公司现有研发团队由董事长谢建新、程海涛博士及研发专员组成,覆盖高分子材料、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制造等多个专业;研发领*人程海涛具备近30年高分子行业从业、近20年海外前沿研究、近15年国际龙头研发负责人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洞悉行业未来发展脉络,领导公司着眼未来进行研发布局。在物质浓缩分离领域,公司盐湖提锂规模化应用已率先成功落地,国产纳滤膜已打破国际垄断、降低提锂成本;成功应用在蓝科锂业、藏格锂业等三家位于青海的盐湖提锂项目中,并计划与西藏矿业合作位于西藏的盐湖提锂项目中应用。

公司具备资质认证优势。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认证是国际涉水产品中最高标准的认证之一,产品通过NSF测试和认证既证明产品品质优秀,更证明制造商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用的锅炉和压力容器认证标准之一。公司保持高标准要求,保障了产品品质与性能,主要产品连续多年获得NSF认证;相关复合材料压力罐及膜元件压力容器通过ASME测试并取得认证;复合材料压力罐产品取得KTW测试证书。测试或认证既是公司产品性能、品质和安全性获得权威机构认可的证明,也是产品在指定地区销售的先决条件。

公司具备生产工艺优势。膜材料生产工艺的关键流程包括:涂布、漂洗、烘干等,膜元件压力容器及复合材料压力罐生产工艺的关键流程包括浸润、缠绕、固化等。公司在生产工艺流程中通过优化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和加工装备,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公司涂布生产线结合国际上最先进的膜生产流程,采取了超滤、RO或NF穿级,连续涂布的新工艺流程,提高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公司全自动卷膜线实现了膜片检测→导流布焊接→膜片折叠→格网插入→涂胶→卷绕等工序全自动生产,具备智能化、高效率等特点,每台设备每11分钟可以生产一支膜元件,每5分钟可以生产一支膜元件。

公司具备优质客户资源与销售渠道优势。公司客户有上海城投、中国华能、宝武集团、上海电气、Midea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成功进入欧美、中东、东亚等海外市场,在全球主要地区形成了广泛的销售网络,与倍世、康丽根、苏伊士、克拉克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多维优势塑造品牌竞争力。公司产品已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市场形象。年,公司获称慧聪网中国净水行业“配件用户满意品牌”;年,公司荣获江苏省净水设备制造行业协会授予“十佳配件材料商”荣誉;年,公司荣获第二届水业中国星光奖;年,公司获得盐水提锂领域龙头企业启迪清源“优质供应商”称号;同年,膜元件产品成功中标国家“十三五”水专项市*示范工程项目,并为电厂和化工企业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等项目提供膜分离技术部件。

4.3.深挖行业机会,增长动能强劲

传统水处理领域:国产替代排头兵,完成对主流国外品牌部分替代。杜邦水处理、日本东丽、美国海德能凭借行业内的垄断地位和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成为膜行业国内众多工程项目及终端应用的主流品牌。公司凭借技术实力及产品性能,逐渐获得下游客户认可,跻身为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上除境外企业之外的国产供应商之一,相关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完成了对相关国外企业的替代。其中,公司复合材料压力罐、膜元件压力容器等相关产品性能指标与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处于同等水平,在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水平等综合技术能力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根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发布的《中国脱盐产业链核心产品发展研究报告》,年公司膜元件压力容器销售量3.37万只,占国内总体销量比例为20.61%,仅次于乐普实业。

加速产能扩张,持续强化竞争力。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将引进先进生产线及检测设备,建设“年产30万支复合材料压力罐及2万支膜元件压力容器建设项目”、“年产10万支膜元件生产线扩建项目”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提升和扩大公司精密制造能力,为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产能保障。截至年11月,公司扩产的募投项目进展顺利,大部分已基本施工完毕,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公司低温纳滤膜已在西藏2-3个盐湖进行中试,收到良好反馈,该技术工艺已同西藏规模较大的盐湖项目达成初步合作。以年产碳酸锂万吨盐湖为例,仅在预处理阶段需要的低温纳滤膜的数量约为0支,参考公司招股书披露的膜元件单价约为0元/支,我们预计西藏区域年产碳酸锂万吨盐湖所需低温纳滤膜价值量在0万元左右。

依托技术优势,切入吸附法提锂领域。西藏盐湖原卤提锂水资源匮乏,针对吸附法提锂淡水消耗量庞大的问题。据上海证券报《研发盐湖提锂新工艺“膜法师”唯赛勃深挖行业机会》,公司开发了一款高盐卤水淡化膜,可以在高盐的卤水中制得淡水,克服了需要大量电力来运行蒸汽装置的实际困难,使在西藏的盐湖卤水中自制淡水成为可能。此外,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可用于西藏盐湖提锂的高盐浓缩系统,搭配高盐卤水淡化膜使用,可以在制淡水的同时,将盐湖卤水进行浓缩,供吸附段使用,该技术工艺可降低吸附段约三分之一的建设及运营成本。

布局矿石提锂,完整布局锂资源开发环节。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借鉴盐湖提锂煅烧法模型,提出一套膜法矿石提锂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矿石粉+酸+水+催化剂,借助公司生产的耐酸膜直接浸出沉锂。相较于传统工艺,膜法工艺流程简便,生产安全系数高,容易自动化规模生产。对比传统的硫酸煅烧法,公司设计工艺不需要高温煅烧,因此降低了设备的耐高温、耐腐蚀的要求,降低了系统运维的成本。对比最通用的硫酸盐煅烧工艺,由于公司工艺系统不需要添加硫酸盐(硫酸钾等)进行煅烧减少了原材料的使用成本,减少了提锂尾渣的产出,降低了固废排出。对比传统的煅烧工艺(硫酸盐、硫酸、石灰石等),公司沉锂工艺段采用了经济的膜浓缩系统,对比传统MVR大大降低了投资和运行成本。目前公司设计的技术工艺已与江西某锂矿厂商签订中试合同。

先发入局卡位盐湖提锂赛道,有望打造第二增长点。从竞争态势上看,公司作为国内膜厂商,提前布局和研发了物料分离纳滤膜,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年以来,公司同盐湖提锂领域知名企业启迪清源集团旗下公司持续开展业务合作;年4月,公司成为启迪清源集团“青海湖2万吨/年碳酸锂膜法分离浓缩精制BOT项目”装备供应商;年6月,公司与启迪清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膜法卤水提锂、冶金行业水处理及特种分离领域开展长期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膜分离技术在锂电新能源产业的产业化应用和普及。

公司直接与盐湖业主进行对接,可以及时了解下游用户的痛点和实际卤水的情况,从产品端的角度去解决业主的真正需求,共同促进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与国外竞争对手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能根据不同盐湖做定制化的开发和本土贴身式的服务,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根据倍杰特公告,西藏扎布耶盐湖万吨提锂项目的提锂核心设备全部5个标段,合同金额为2.76亿元,其中关键原材料约占总成本37%左右,其中膜的成本约占总成本30%左右。据此我们预计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膜材料价值量约为0.83亿元。参考公司年营收为3.79亿元,我们认为凭借公司在盐湖提锂领域的积极拓展,有望实现在盐湖提锂领域的业绩突破,打造第二增长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