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子宫内膜息肉离不开瘀,中医辨证调理, [复制链接]

1#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西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为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不孕等。从育龄期到绝经后的女性,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发人群。

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为宫腔镜下行息肉摘除术,但息肉易复发,复发几率达到13.3%。

古代医学中并没有关于子宫内膜息肉病名的记载,依据其症状特点可以归属于“经期延长”、“月经量多”、“崩漏”“不孕”及“癥瘕”的范畴。

“瘀”是本病的发病关键。该病病机不外乎胞宫冲任损伤,经血失于约制,离经之血阻于胞宫。寒、热、虚、实均可导致胞宫冲任损伤,但临床以瘀、热多见。女子以血为本,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医宗金鉴》日:“血之凝结,先必由于气聚”;气血冲盛、气机畅达才能使血在脉中正常运行,气机失畅则血液运行受阻,滞于脏腑经络;若气虚则推动脉中气血运行不畅,或统摄脉中之血无力,致血行迟滞或溢出脉外,血瘀形成。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瘀自除,故治疗本病时,选用四逆散合消瘰丸作为基础方,四逆散出自《伤寒论》,该方精炼,配伍恰当,共奏疏肝理气之效,使气行则血行,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息肉自除。

消瘰丸出自清朝,一见程国彭的《医学心悟》;二见于邹岳的《外科真诠》。

子宫内膜息肉为有形实邪,异病同治,取其软坚散结之功,常佐以清热化瘀之品。

29岁的张女士,近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平素月经规律,量适中,色暗红,夹血块,伴小腹隐痛、腰酸。

经超声检查:内膜0.7cm(单层),内膜回声不均匀,宫内探及1.2x0.4cm稍强回声。

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异常子宫出血。中医诊断:崩漏;胞宫息肉;辨为肝郁血瘀挟湿热证。

方拟四逆消瘰加减;连服1个月后复查,内膜0.4cm(单层),宫腔内似查见直径0.4cm的稍强回声,考虑宫内膜息肉可能。

经3个月随诊,患者月经周期、经期均恢复正常,复查B超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消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