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罗莉琼)健康的心态是疫情防控的“心理口罩”。疫情期间,市民如何守护心理健康“绿码”?昨日,医院专家为市民支招,建议市民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律,按时作息、适当锻炼,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面对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群体、不同情形下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医院专家介绍,心理反应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情绪反应。比如表现为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忐忑、焦虑、抑郁,有些人甚至出现一些敌意,抵触。第二类是躯体反应,比如出现心慌、失眠、胸闷,有些人会出现颤抖、出汗。第三类是行为反应,有些人会比较冲动,一点小事就冒火。
专家认为,市民在应激环境下,适度焦虑、恐慌是有好处的,会让市民提高警惕、改变行为,加强防范,去寻找周围的资源,采取一些防范的措施。市民可以保持对自己身体反应、情绪的觉察,尝试接纳这些应激反应。对于痛苦的感受、恐惧的情绪,主动接纳它们,也可以去向亲友倾诉。心理专家建议市民,可以听舒缓的音乐、喝茶、做手工等,或者看喜欢的书籍、电视等转移注意力,也可以通过撕纸、涂鸦、写日记等疏泄紧张焦虑,获得内心的平静感。
“如果一个人的恐慌、焦虑超过一定限度,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或者出现不理性的破坏或攻击行为时,就需要寻找专业的帮助,守护心理健康‘绿码’。”专家表示。
市心理援助热线---9可24小时为市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以及心理防护知识咨询。市民还可以前往医院罗湖和坪山两个院区就诊或登录“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