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960.html“你的血糖、血脂已达临界点,建议先进行饮食、运动调整,三个月后复查指标。”近日,医院京南医疗区复兴路门诊部医护人员正带着药品和器械深入保障单位巡诊,一对一解读体检报告、为官兵解答各类疑问,为基层官兵送去优质医疗服务。
把*营版的“家庭医生”主动送到基层官兵身边,是该医疗区创新服务保障模式,让官兵能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更贴心的关怀。
从“被动应诊”到“上门服务”——
主动联系,让官兵随时能找到自己*营版的“家庭医生”
“没想到会有一个团队的医生保障我们基层战士,以后有什么问题都能随时咨询我的‘家庭医生’,再也不会找不到医生了。”该医疗区复兴路门诊部张薇副主任医师带领保障小组在某部巡诊结束后,该部战士小王拿着服务保障联系卡高兴地说。
前不久,小王膝关节损伤,随着训练强度增大病情不断加重。由于之前负责保障小王所在单位的门诊机构医生很少,碰上医生休假或出差的情况,官兵看病经常找不到医生。
翻开张薇巡诊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她所在保障小组巡诊的情况。“医疗区将‘家庭医生’送到基层官兵身边,官兵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咨询我们,我们也会经常联系官兵询问他们的健康状况。”张薇说。
“现在有了医疗保障小组,组内成员互为补充,遇有医生出差培训或休假等情况,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组内其他人员立即接替其保障工作,确保医疗保障工作不断线。”复兴路门诊部张会明主任告诉记者。
为有效提升为*服务水平,该医疗区深入探索推行“分组团队责任联系制”,将各派驻门诊部医护人员分成3-5人不等的医疗保障小组,采取划片包干方式压实日常服务保障责任,同时为每名保障对象发放服务保障联系卡,便于官兵直接联系“家庭医生”。
“医疗区在深入摸底官兵保障需求和特点规律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组团队责任联系制’服务保障模式,采取‘主动联系、小组分工、医护联合、层级管理、团队保障’的方法路径,让医务人员走出诊室,走到办公楼、训练场、实验室,把诊疗力量延伸到官兵需求最前沿,有效解决了官兵随时看病就医的需求,让门诊部服务保障工作更加集约高效,同时,这种‘医生找病人’的主动联系,受到官兵一致好评。”该医疗区孙滢滢副主任说。
从“人员短缺”到“统筹共用”——
整合力量,让官兵足不出户体验到门诊就医的“总院服务”
“没想到我们的就医需求这么快就得到满足,在营区就能解决官兵们训练伤病诊疗问题,再也不用因为一医院就诊了。”近日,空*某部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医疗队伍。由京南医疗区十余名康复科医生组成的医疗服务队,专门为该部基层官兵巡诊治疗。
原来,在几天前的一次巡诊中,羊坊店门诊部徐建洪主任了解到,该部不少官兵都有康复理疗方面的需求,但是门诊部内没有专门的康复专业医生。官兵需求就是命令,医疗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所属各派驻门诊部康复专业医生,组成特色专业医疗队到该部开展巡诊等活动。
“医疗区统筹力量集中使用,既有效缓解了派驻门诊部保障能力不均衡的矛盾,又让官兵不出医院专家诊疗服务,官兵就医获得感和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徐建洪主任说。
医疗区所属十几个门诊部,各派驻门诊部由于力量编配大小不同,普遍存在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给官兵就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一棘手难题,该医疗区坚持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利用内外双循环的方式充分盘活各方面资源,一方面立足自身加强“内循环”,整合所属各派驻门诊部力量,组建放射、超声、检验、防疫等专业队伍,采取轮流坐诊、巡回保障方式进行统筹使用;另一方面借力合力构建“外循环”,依托医院优质资源和医学中心帮带平台,选派技术骨干进修培训,同时定期邀请医学中心训练伤、呼吸、神经、骨科、皮肤、心理等近20个专科专家赴派驻门诊部开展巡诊巡治和业务指导。
前不久,某部一名干部突发急性谷物过敏休克,该医疗区永定路门诊部潘华杰副主任医师带领保障小组迅速启用专项急救预案进行急救,通过绿色通道将其送往医院治疗,患者顺利脱离危险。
去年,潘华杰带领保障小组在该部巡诊时了解到,这名干部患有急性谷物过敏,平时吃到任何含有谷物的食物都会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直接休克危及生命。
针对这一情况,永定路门诊部在医院专家指导下,与该部共同研究制订一套专项急救预案。为患者配备专门的急救药箱,医院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发病后门诊部能以最医院抢救。
目前,该医疗区针对基层常见急危重症制定了10类18项院前应急处置预案,统一标准配备急救药箱组药械,与承担医院各医学中心分别建立了急救绿色通道体系,常态化组织全要素模拟演练。
从“打针开药”到“全维管理”——
精准保障,力争让每名官兵都能享受到个性化“定制服务”
燕山脚下,寒风刺骨。
某院校的五公里越野考核正在紧张进行中,奔流的人群中,突然一名学员晕倒在地,只见跟训的62岁杜家坎门诊部于英副主任医师当即处置医院抢救,使该名学员顺利度过危险期并很快康复出院。
“门诊部的早期发现、合理处置和及时后送,为该名患者的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接诊的急诊专家说。
从医40多年来,于医生几乎每天都坚持跑10公里,带动医疗区医护人员一同加强自身身体素质。“要想救人必须有过硬的本事,自己素质过硬才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于英告诉记者,每次野训途中的伴随保障,她都会全程跟学员一起步行,以便于学员出现任何状况她能够随时处理,学员都亲切地叫她“于妈”。
“让保障对象‘满意度超出期待值’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于英说,“服务是一种乐趣,我们用真心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用专业去保障他们的健康,他们才能够信任我们,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
在这个医疗区,像于英这样的医生还有很多。
前不久,该医疗区所保障的体系单位陆续收到一张特殊的处方,上面不但全面提供了年度官兵健康体检各项目的具体结果和指标判读,还梳理汇总了各单位官兵疾病谱和原因分析,以及慢性病人个性化诊疗方案和健康干预指导意见。
某保障单位一名干部高兴地说:“门诊部现在能帮助我们对体检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为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并分类制定干预措施,为我们把好了健康预警的第一道关口,让我们的健康又多了一层保障,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改革红利。”
这是该医疗区紧贴官兵保障需求,大力开展的又一项创新服务举措。医疗区结合官兵健康体检,积极做好结果分析、干预指导和跟踪随访等下篇文章,专门邀请干部保健专家授课,进行体检结果判读和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
现在,各派驻门诊部由之前的“只能打打针开开药”,变为功能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一线诊疗基地,越来越多官兵、家属都愿意首选这个“家门口”的“医院”进行看病就医。
医疗区吕志远*委告诉记者:“医疗区离官兵最近,为官兵服务是我们的核心职能,也是医疗区的生存之道、价值所在和发展之基,我们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服务、更暖的温情让官兵体验‘家门口’看病的便捷与优质。”